時間:2021-04-20 16:37:57
牦牛飼養管理技術
1 牦牛飼養技術
1)牦牛的營養。牦牛的營養需要量根據年齡、性別、體重、生產性能而定,牦牛是全年放牧的牛種,主要靠牧草維持生命和生產畜產品,經試驗測定其采食量如下。
①牦牛一晝夜采食中等品質青草的需要量。活重100 kg需采食 10 kg,活重 200 kg需采食 14 kg,活重 250 kg需采食 16 kg,活重 300 kg需采食 18 kg,活重 300 kg以上需采食 20 kg。
②牦牛每生產 l kg 標準奶除維持量外還需多吃 3 kg青草。從 6 月齡到 1 歲每增重 l kg 需多食青草 17 kg,從 1 歲到 1.5 歲每增重 l kg需多食青草22 kg,從 1.5 歲到 2 歲每增重 l kg需多食青草 26 kg。據大量資料證明,牦牛的采食量平均是 16 kg,折合干草 5.33 kg,牦牛的日食鮮草為其體重的 10%,才能維持生命、生產畜產品。
2)冷季放牧飼養。冷季放牧飼養的主要任務是保膘、**,防止乏弱。選留和保護好距冬春圈地近的草場作為機動草場,以備急用。在草場利用上,應先遠后近,先山后灘,風雪天放山洼,利用未被風吹走的牧草,以節約定居點附近的草場。一般應晚出牧,早收牧,充分利用中午暖和時間放牧,午后飲水。妊娠母牛應避免在有較大面積的冰灘地草場放牧,以防摔傷或流產。為了防止牦牛冬春掉膘減重,減少損亡,應在定居點或靠近草料貯備處的背風向陽的地方修建簡易棚圈供牛防寒。冷季末期,正是牦牛身體乏弱、草場上牧草短缺的時期,除放牧外,對瘦弱牛特別是幼齡牛和妊娠母牛,應做好補飼工作,以確保越冬過春。
3)暖季放牧飼養。夏秋是抓膘季節,應早出晚歸,每天放牧 13 h 以上。讓牦牛多吃草、吃好草。夏季天氣熱,須把牛群放在山頂涼爽處。早、晚天氣涼爽時牛特別貪食,應在太陽下山后,讓牛在草地繼續采食,天黑后趕牛進圈。秋季是草結籽、抓油膘的季節。牛由于夏季草場遷移到秋季草場,這時氣候不冷,高草有結籽,低草尚且青綠,營養價值高。秋季草場一般是過渡草場,放牧時間較短。有莊稼的地方,可讓牦牛搶茬揀食掉在地里的糧食和尚帶青的牧草,再回到秋季草場放牧一個時期,確實抓好牛的膘情。天冷后,轉入秋季草場。
4)牦牛的管理。
①組群。應把生產母牛、小牛和非生產牛(馱牛、幼年牛、當年未孕母牛)分別組群。生產母牛,每群以 30~50 頭為宜;非生產牛以 60~80 頭為宜;小牛一般 20~30 頭為宜。
②畜群結構。青海省適齡母牦牛只占 40%左右,比較合理的牛群結構應占 50%,幼齡牛(1~2.5歲)約占 40%左右,成年公牛、馱牛占 10%。
③犢牛去勢。公犢牛去勢時間一般在 1 歲左右,即第 2 年吃上青草后進行,夏秋不宜去勢,因蚊蠅多易生蛆。去勢方法有刀切法和去勢鉗法。刀切法:切口部位用 5%碘酒消毒后,用鋒利小刀,在陰囊上做切口,切口大小以睪丸自然逸出為宜,摘除睪丸后,在傷口上涂上碘酒,并撒上**粉。去勢鉗法:用特制的去勢鉗,在陰囊上部用力緊夾,將精索夾斷,睪丸逐漸萎縮。此法不切傷口,不流血,無感染危險。
④剪毛。牦牛抓絨剪毛多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下旬進行,一般生產母牛不剪毛,牦牛抓絨剪毛同時進行。
⑤防疫。做好驅蟲和春、秋季免疫注射工作,防疫器械在防疫前后應消毒。
⑥補飼。對一些營養差的育成小牛、妊娠母牛和犢牛在過冬時應補一些青干草,使它們過冬,補飼時間從 2 月開始,4 月底結束。
2 選種選配
1)牦牛一般 2~2.5 歲開始發情配種,正常年景,繁殖成活率為 60%左右,配種季節、空懷或犢牛斷奶早的母牦牛,一般在 6 月中下旬開始發情,7~8 月開始配種。產犢季節,一般在 4~7 月,4~5 月為盛期。青海母牦牛妊娠期平均為 255 d(范圍 226~289 d)。公母牛比例按 1∶20~1∶30 為宜,開展本品種選育,嚴格種公牛選擇,配種公牛應達品種標準**以上,嚴防近親交配。
2)發情周期根據母牦牛的表現分為 4 個時期。
①發情初期: [吉山花瑤頭條號]食欲減退,時常發出哞叫聲,爬跨其它母牛,外陰部稍腫脹而皺褶減少,有大量透明粘液流出,持續 1~2 d。②發情盛期:食欲明顯減退甚至拒食,興奮不安,大聲哞叫,四處走動,外陰腫脹**明顯,陰道流出透明粘液,用手拍壓背腰十字部時表現凹腰和高舉尾根,持續 10~15 h。③休情期:是由發情后期到下期發情前期的間隔時期,持續14~15 d。④母牦牛排卵時間:在發情終止后 12 h,黃體形成時間在排卵后 64 h。
3)配種。①自然交配:在牛群中放入公牛與母牦牛自由交配的方法。②人工輔助交配:先將母牦牛牽到配種架內,再牽公牛來配種。
4)接育犢牛。牦牛 3~4 月開始產犢,這時正是大風季節,要注意防凍,如有棚舍,在天氣變化時將犢牛放在棚舍內。多數牧戶無此設備,犢牛出生后應披上搭蓋,放在避風向陽處。對初產牛和難產牛應當助產。犢牛初生后應讓其吃足奶。頭胎母牛不應擠奶,經產母牛未吃飽青草、產奶不多時,也不擠奶,青草吃飽后可日擠奶 1 次。產后不擠奶,對提高牦牛質量,提高繁活率大有好處。犢牛學會吃青草,可留在圈棚附近的圍欄草場放牧。不要把犢牛連在一起,妨礙它們吃草和運動,如果母牛不擠奶,可將母仔合在一起。
3 衛生消毒
1)建立合理的消毒程序、消毒制度。定期對圈舍、用具、環境消毒,減少傳染病的發生,消毒劑應選效率高、低毒和低殘留消毒劑。
2)患有人畜共患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放牧工作,放牧員應進行健康檢查。
3)驅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規的要求,結合當地牛實際,有計劃地進行預防驅蟲,對危害嚴重的肝片吸蟲、肺線蟲和棘球蚴定期驅蟲。
4)檢疫與疫病監測。獸醫人員應定期對牦牛養殖戶(場)進行疫病監測,對牦牛群的健康狀況定期檢查,收集分析生產信息,確保養牛戶(場)無重大疫病發生,著重監測口蹄疫、炭疽、布魯氏菌病的免疫效果,對牛群的健康水平綜合評估,對疫病進行預測預報。按規定,定期對牦牛群進行產地檢疫。
5)污物處理。污物進行無害化處理。
4 獸藥使用
1)保證良好的飼養管理,減少疾病的發生和藥物的使用。所用獸藥應符合《獸藥管理條例》的規定,嚴禁使用《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化合物》中所列的藥物和其他禁用藥物或人用藥物。
2)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治療和診斷疾病所用的獸藥須憑獸醫**用藥,無論臨床用藥還是在飼料中都須嚴格執行休藥期制度,特別是出欄前的肉牛,不到停藥期的不能以綠色食品肉牛出售。
5 檔案建立
1)牦牛左耳上佩帶二維碼耳標,確保牦牛肉品質的可追溯性。
2)建立生產記錄,包括產肉量、產奶量等。
3)建立繁殖記錄,包括配種記錄、產犢記錄等。
4)建立青海牦牛的免疫程序并保存免疫記錄。
5)建立并保存**用藥記錄,記錄包括編號、發病時間及癥狀、治療用藥名稱給藥劑量、療程等。
6)建立并保存牦牛飼養記錄,包括草場、輪牧、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生產廠家、出廠批號、檢驗報告、投料數據。
【免責聲明:本站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時間刪除內容!】
來源:今日頭條
鏈接:https://www.toutiao.com/a6687883409605263884/
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如內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資請注意風險,并謹慎決策